静静绿草地

几乎每天都去绿草地,散步,跑步,看风景,从不曾注意这绿草地的名字。为了写blog,仔细查查地图,原来叫L’Amoeaux Park。逛了数年,才发现原来只是看了南公园,还有北公园从来未涉足。

说是Park,就是一大片绿草地,四个标准足球场,二个棒球场,N个室内室外网球场,还有个不知道啥用途的沙地,可能是学校体育课用的吧。

清晨,太阳还没露头,晨练的人就出现在操场上。以前的房东,只要天不下雨,六点就出门了。居然都是华人,拿着扇子,翩翩起舞,也不知道是啥拳或啥舞,七八老人,动作也很一致,这跟国内小区里也差不多,只是身边没有菜篮子。这些人杂耍完扇子,还拿起把木剑来折腾。当然围观的不仅仅是我,还有上百只鸽子。这批老人们一直到八点才收工,转眼又有第二批人来了,老人带着婴孩,粉墨登场。

很少,几乎没有在上午去参观过绿草地,偶尔在中午时分,走过park。一大片静静的绿草地,一二个管理员在修整草坪,或烈日当空,或乌云滚滚,或朵朵白云。

我继续前行在绿草地中。N场正规的足球赛正在进行之中,同一的服装,主裁,边线裁判,拉拉队。尽管我也不知道加拿大的男子足球,女子足球在世界各年龄组的水平如何,每当路过,总要驻足观望一番。整个夏天,几乎每天下午都有好几场比赛,不同年龄组的,学生的,成年人的,有男的,也有女的。尤其是学生组,那就比较热闹,球场边的观众席上都坐满了家属,有老有少,“nice”,“good shoot”,“good pass”等等,不绝于耳。管他到底好不好,就是热闹。坐在电视机前看世界杯,还不如草地上看孩童玩耍。

我继续前行在绿草地中。每周二、四的傍晚,总是那群希腊老头在足球场上奔跑,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多,最老的有七十多。也不知道他们住哪里,每次都是十几辆车,都是笨死,别摸我。没有裁判也不带家属,好像也风雨无阻的。老外就是老外,即便是自发比赛锻炼,也是统一服装,标准的足球鞋,足球赛制服,在标准的足球比赛场地。上周还碰到一群毛里求斯的,也是如此,不过人才十二三个,照样分组比赛。这群毛里求斯的人都是带了大把家属来的,感觉是来郊游的。

我继续前行在绿草地中。棒球比赛正在进行之中,从来不懂这棒球是啥规则,既然是风景,就当好好享受,看了2个小时,居然也看懂了,回家上网再查查规则,原来棒球也很好玩,一垒,二垒,三垒,全垒打,原来这些陌生的单词也搞懂了。只要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总可以学到点东西。

居然还有飞碟队,无意之中,发现一群人在玩飞碟,也是统一的着装,全神贯注的在训练,只是看到的次数太少,还没搞懂它的规则,好像是男女混合的,可能是玩的人太少,或其他原因。还是很好看的。

我继续前行在绿草地中。前面二个学生情侣在躺坐在草地上,一对耳机二个耳塞分别塞在二个人的耳朵里,边哼边听边摇。他们的眼前,有几个小孩在家长的带领下放飞风筝。也不知道谁在谁的风景里。蓝天,白云,绿草地,孩童,风筝,情侣。

我继续前行在绿草地中。傍晚了,跑步的人越来越多,有老有少,有不同肤色的,当然出来跑步的不仅仅是人,还有小狗。人跟人之间未必认识,狗与狗之间倒是先认识了,这也是风景。那边,一对老人正坐在池塘边,一个小孩在骑着三轮车,池塘里几个野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的享受着夏日。

我继续前行在绿草地中。前面BBQ人群的声音越来越小了,随着足球场上最后一盏的熄灭,停车上最后一辆走开走。鸽子们终于可以回来了。

 

2019.11 上海马拉松

上马跑完了,涂鸦一些感受吧。

 

很久前就听说跑友说上马是国内众多马拉松赛事中组织较好的一个,何况自己也是个上海人,也一直想去溜达溜达,看看熟悉又陌生的道路。于是开始关注赛事。

 

仔细研究了一下,好像先要网站注册,然后再报名,于是六七月间就注册了一个号,免得报名时措手不及。果然有个美国的跑友临报名的时候注册,被一堆信息直接搅浑,没有报名成功。据说外籍人士报名就是直通,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也没啥抱怨的,因为了我付了三倍的报名费。查了查其他的比赛,好像很少有这样的赛事,这样的待遇。有个南非九十公里的越野是这样的,南非一个价,非洲一个价,其他国家一个价。好吧,总算报上了。

 

然后就是交钱。三个支付手段,支付宝,银联卡,Paypal。没有国内的I级银行卡是链不了支付宝的,我没有。银联卡,我咨询过太古的工商银行,多伦多办的银联卡国内永不了的。用Paypal吧,按了近五十个小时,永远是错误链接,也不知道为啥,最后还是拍了张二维码,让国内的朋友帮我支付的,有效时间15分钟。反正没有Visa卡支付方式。

 

启程前在官网上仔细查询了一下如何领Bib,好像没有啥个路啥个号,只有某某会展中心的名字,连个具体的地址也没有。又查了一下会展中心的地址,原来就是2010世博会的位置。好吧,大概位置就在那里。

 

赛前的周五按计划前往。一出地铁就很茫然,理论上三万多人的赛事,这个时候领Bib应该是只要跟着人流走就可以了,居然空堂堂的,还要问路。也实在不明白为啥要把赛前买买买的展会搞这么远,既不是起点站也不终点站。其实终点站就是三大体育场馆汇集地,公交地铁也很方便,还可以赛前到终点线拍照得瑟一下。反正不理解就对了,离上一次到世博园也已经九年了,也该假装重游一次了。

 

反正一路享受歪果仁的待遇前行,领完衣服理论上就是买买买。上马的世博会就是扫码扫码扫码。本想买件上马的官方夹克衫,可惜根本就没有,只有一款风雨衣,只好买件完赛服充个数吧。上马的官方服装铺子也很小,也不是开放式的,整个展台比其他赞助商都要小,也不知道他们如何想的,比赛那天看到义工穿的上马衫倒是很不错,也不知道哪里去搞一件。我想买买买,其实也没东西让我买,也刷不了境外的信用卡,那也只能入乡随俗,扫扫扫吧。

 

周日凌晨正常出发。为此特地关注了一下地铁早班车的时间,基本都是六点左右才是头班车,比赛七点开始,理论上六点就抵达现场,看样子也只能是出租车了,上万辆车凌晨往一个方向开倒也很壮观,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侥幸找到一个网吧,居然还很友好的开门让跑马的人进去用洗手间。有三个人歪头睡在沙发上,还有一个在玩射击游戏。人生就要淡定,我就拖了一个沙发,静静地看他左冲右突。反正网吧也有上厕所,也不用排队,不想看就安静地打个盹。本来就是观光旅游跑,跑马厅跑马就是一场娱乐。

长长的赛道看不到尽头,至于外滩两岸的建筑就略过啦。ABCDEF这么多区,真到了赛道上也没人管你哪个区的,正如赛前友人说的,上马的赛道前胸贴后背,挤着挤着就怀孕了,写错了,挤着挤着出发了。我还想淡定的等人少些,等了十分钟还是看不到尾部,也只能挤进赛道,已经七点十五啦。

 

左拐右拐,跟着人流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很多救护人员在一起跑,原来都是跑委会安排的,问了几个,都还有一定的配速要求,二三个一组,安排的很不错。跟别赛事一样,路边总有很多关注的人群。上马的比较显眼的就是无数群广场舞大妈,也不知道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每个团队统一的服装统一的舞姿,分布在四十二公里各个区域,口号也划一:帅哥加油,靓女加油。我听得也很感动。偶尔也听到几句:中国队加油。这是什么鬼?场面是很热闹,只是口号单调了点。

 

三十三折返点之后,跑马进入精彩时刻,路边也都是精英拉拉队,广场舞大妈基本退场。路边都是某某企业的广告牌,很多帅哥靓女翘首以盼,当然等的不是我,自发的补给食品数量质量也提高很多,番茄黄瓜香蕉可乐一应俱全,为了尊重他们的热情,我是一站都没错过。该吃吃该喝喝该跑跑该停停该撩撩该歇歇,凡事尽力就好。花了这么多时间这么多精力,不应该只为了325/350这几个数字吧。

 

跑道设计还是可以的,前面几公里都是景点,拐弯很多,然后就是滨江跑步圣地,路面也不宽,二十六以后可以大胆秀肌肉,一马平川。从十里洋场跑马厅到静安寺,滨江圣地到龙华寺,最后到体育场馆中心。

我这个人比较势力,心里也比较龌龊。话说赛前的展会除了不停的扫码,其实也没啥吸引眼球的。话说我也参加过三个大满贯赛事,横下一比较,就知道差距了。先说展台吧,到目前位置还没有一个知名的体育品牌大力赞助上马赛事。理论上有个Nike,然而展会上没有Nike跟上马图标连在一起的纪念品少得可怜,赛前赛后也参观了几家Nike专卖店,居然没有上马相关的东西。还有就是展会逛了一个多小时,波马衫一共才看到三件,其中一对是夫妻档。当然跟我同行的人里也有三个人去过波马,也都没穿着去得瑟。到底是没必要穿呢还是穿了也没人看得懂?至少我玩过的大满贯展会一眼看上去都是同款异色的波马衫。昨天还跟人讨论吃过温哥华龙虾再吃上海的大闸蟹还有啥味道呢?

 

话说吃吧。领完衣服跟着大神们去加碳。因为教科书上写着:比赛前二三天要吃大量碳水化合物。唉,好不容易回去一次,还不让我放开肚子吃,天理啊。七拐八拐,来到福州路吃鳝丝面。大神们点二份面一份鳝丝,我要求一份面二份鳝丝,这就是跑渣跟BQer的区别,大神们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我只是全神贯注着菜单,凡事尽心尽力就好,跑步的时候认真跑,吃喝的时候也要活在当下。其实上海滩也没有几家店有吃鳝丝面的,后来的一周天天在外面吃,也没看到也没吃到。我跑了这么多年,很多人都说:你就是不努力,要不然早就去波士顿啦。在我的吃痴坚持下,大神们也都是一份面条二份鳝丝。近朱者未必是赤,近墨者肯定是黑的。

 

说完进口谈出口。上马的厕所也实在难以恭维,居然还是蹲式的,移动厕所没有水冲的的,还是蹲的,稍不留神就满出来了。也不知道为啥不引进写坐式的移动厕所呢?有这么难的吗?无意之中发现上海公共场合还是有很多蹲式的厕所,包括那个赛前的网吧,至少没有啥大味道。还有跑步途中,也听到很多人抱怨,上马的厕所特别少,也确实如此,每个厕所站才二三个,还光秃秃的放在路中央,连撒野的机会都没有。不说了。

 

回到跑道上继续上马。理论上讲上马是分区了,根据报名速度的快慢分在不同的出发区,其实还是混在一起的。我一个跑渣也跑过不少地方,很多赛事都是一批批出发的,即便多伦多才二万人的赛事也是分三四批出发的,每批间隔十到十五分钟,二公里以后不再拥堵,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探索人生真谛,体验城市风光,或者跟手表上的数字较劲。上马的赛道前半程确实很挤,南京东路步行街也很滑,感觉随时随地都会滑倒的感觉。同行的大神赛前说,从出发到终点一路要超二万人,想想就爽。赛后问他,到底超了几个,他说:一路四十二公里,腿没跑幸苦,手臂受伤了。一路上要推人啊,推了五六百人啊。我也很想知道他到底超了几万人。

 

上网一看,唉,还是一声叹息。上马的官网真的很难恭维。比赛都结束这么久了,官网上还不能查成绩,除了前500名的,我们这些跑渣都是分母啊。既然跑完了,官网的衣服纪念品能不能打折呢?难道你们准备用涂改液处理一下,明年再卖吗?明明是2019年的赛事,官网上写的2018年上海国际赛事博览会。一块金字招牌,由二流的人才打理着,有着冲大满贯的梦想。还是鳝丝面比较好吃。

 

别人的赛事出发点都是震耳欲聋的快节奏音乐,只要你一进赛道,保证你手脚都不停的动,理论上根本就不用热身,你跳二十分钟舞不就是热身了吗?还能保住不前胸贴后背,有时候主持人还会跟大家互动做动作,摩拳擦掌,翻蹄撩掌。上马居然还有个硕大的主席台,铺着红地毯,感觉是格莱美音乐节。我也不知道他们想干嘛,到底是检阅呢还是被检阅,说检阅吧,我们都衣冠不整;说被检阅,跑道身材好的的人大把。25度的高温,居然没看到一个穿比基尼的,太失望了。

 

说说500的兔子吧。赛前就有好友传过来一个视频,是一个500的兔子自己拍摄的,巴拉巴拉地,龙腾大道见。我心里就在想:这么慢有啥好得瑟。好巧不巧居然碰到二次。大概我出发是太晚,估计是跟着10公里那批人挤进跑道的。三四公里处就追上500的兔子,强大的阵容,叹为观止。十个人啊,俊男靓女,全身粉色的短打,一路欢声笑语,远比呲牙咧嘴的315/330要赏心悦目。跑的快慢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在一起跑。怪不得要这么得瑟。跑过终点喘气休息拍照晒图的时候,又看到500的兔子来了,居然只有二个啊。

 

最后说一下这次端水的义工吧。随便问了二个,一个是上海第二工大的,一个是上海水产大学,都是凌晨二点起床,集合出发来到现场的。在此再次表示感谢!

2019.05 终点线

跨过终点线后,写的通常叫赛记,大部分都是数学加哲学,尤其是以波士顿为首的大满贯赛事,大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鸡汤比较纯正浓烈点。给我的感觉就是:连续吃了八个包子又喝了一碗汤终于吃饱了,然后就把所有的文字都感恩那碗汤上。本来就是番茄土豆的乡下浓汤,来了个四川人加了点辣的,东北人添了些大蒜,绍兴人有说黄酒更好,老中医说生姜解表驱寒温中止呕,一带一路到中东,加了孜然牛肉,到欧洲加了几个法国蜗牛,德国奶酪,英国洋葱,最后来到埃塞俄比亚成了茄鲞,那里的人说太复杂了,还是八个馒头一瓶矿泉水简单。说的有点远,一不留神又暴露了吃货的本性。高大上的赛记里,通常是一大堆数字哲学人生感悟思想境界的腾飞,流血流泪流汗人生顶点彩霞满天。套用古人的文采,出发时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跨过终点线就是: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带“归来兮”的豪言壮语,只查到一句黄沙处处埋忠骨。记得友人写过这么一段文字来描述凯旋的感觉:第一次跟老婆做那事走心又走肾,做久了走肾不走心,再后来一个眼神一朵鲜花算是走过心也走过肾,最后就是执子之手左手摸右手而已。

 

记得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赛事时,夏日炎炎几乎中暑,接近人声鼎沸的终点线时,确实很是感动几乎流泪,熬的好辛苦啊。那时候还常去打羽毛球,于是立刻穿着件比赛服去打球,结果很失落,球场上居然没人认识这个马拉松衣服,当然不死心,隔天再去得瑟,只有一个人问我是不是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啊,刚想滔滔不绝地讲述,人家转头上场打球去了。严重得瑟失败。第一次跑完马拉松,两腿都很酸,无奈还要上班,于是一拐一拐地,逢人都说我跑完马拉松啦,很是得意,好不容易获得些赞许敬仰的目光。现在跑个马拉松当夜还能赶飞机,第二天还能正常逛大街。

 

跑了几年,也经历了不少赛事,有多次参加的同一赛事也有些只参加过一次的赛事,有雪山草地也有高山流水,有寂寞无边也有曼哈顿。记得每年十月的湖滨马拉松三十七公里处总有那支希腊的中学生乐队在路边加油鼓劲,我已经跑了六年了,乐手应该已经换了一茬了,每次路过总要放慢脚步,感恩致意。参加了四次ATB比赛,二十多公里处总会有一个教会的诗班,隔着马路,隔着马路?隔着马路!在那里高声歌唱,应该是礼拜刚结束吧。我真的听不到也听不懂他们唱什么,在二三度的寒风中站这一二个小时也真的不容易,何况都是些老头老太。哈利路亚。

 

去不同的地方比赛有新的起点和终点,能认识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习俗,有全新的感受。同一赛事同一起点同一终点,看着路边不变的风景人文,照样怦然心动。尽管一年只来一次,也能记得路边的咖啡店总有几个资深铃铛坐在那里,也能记得路边树枝一年比一年高,每年都是这个季节,树上最多就是嫩芽而已。即便是同一个赛事,照样经历全程零度小雨,过终线时手都直打哆嗦,跑了四个小时身体都没出汗;当然也有全程二十度的高温,过终线时还是没有汗,除了额头上的盐巴以外。记得有一次比赛开始小雨,中间阳光高照,近终点却是大雨。

 

每次过终点线的场景都是不同的,正如你每次站在起跑线上,听到的看到的都不同,写的太多也没啥意义,只有经历才知道,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还是不同的。跨过起点线,人多的时候你追我赶,落单的时候也只是尽力向前熬,漫漫赛道上也会想些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哲学问题或者三年前隔壁老王欠了我三顿饭还没空吃等生活琐碎。平时你看到的赛事励志文字,大凡都是赛后的胡编乱造。等平静下来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潜力原来这么大。正如哲人所说:每天走在同一条小道上都会发现新的植物新的生命。

 

随着人群冲出起跑线,无论是波涛汹涌还是群山叠嶂,无论是风雪交加还是酷暑烈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最后还是跟自己斗,从战战兢兢颤颤巍巍生无可恋,到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最后既来之则安之,自己约的炮含泪也要打完它,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当跌跌撞撞跨过终点线,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慕然回首江州司马青衫湿,虽未留下痕迹确实曾经来过,没带走一片云彩却是满心欢喜。都说风雨过后是彩虹,满纸魔说!大瀑布天天有彩虹!只是更珍惜手边的那杯热水,更珍惜阳光下的休闲,更珍惜来来往往不知何谓终点尽头的人群。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多一份支持多一份鼓励多一份赞赏.  Keep going, You’re almost there.

2019.05 起跑线

转眼又到五月了,多伦多的冬季是长了点,但不影响我跑步得瑟拍照点赞。记得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跑步也是五月,转眼已经六年前的事了,记得那是一阵冲动还是一声忽悠。好像是某个单身交友群发起的,说是要组队参加马拉松赛事,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就是五公里,尽管离上一次站在起跑线上已经快三十年了,想想自己天天在打累脖工,还是能去折腾一下的,何况在单身群里,没钱没房假如再没有体能,你还能得瑟啥呢?本来还有犹犹豫豫的,不料某日传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居然恐怖袭击都跟马拉松较上劲了,那应该比较好玩吧。于是信心满满的站在起跑线上。

 

转眼已经六年了,也不知道自己多少次站在各类起跑线上。别人站在起跑线上的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纯粹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收集奖牌然后到处混吃混喝,认认真真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年如一日,当然也要感谢微信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得瑟,更要感谢各位的点赞支持忽悠,让我感到汗水没有白流,美食也没有白吃,每天都在想下一次得瑟啥。

 

最初的几次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总有不同的感想,慢慢地也就这么回事了。更多的是听别人讲故事。记得禅宗里有个故事:相传赵州(唐代高僧)曾问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间?”和尚说:“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不曾到。”赵州说:“吃茶去。”院主听到后问:“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呼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 我再一次站在起跑线上,出发吧。一路上会有汗水也会有泪水,一路上有风景风景也包括你,一路上有人喝彩加油,一路上有感恩回馈。马拉松四十二公里,说很长我也要折腾四个多小时,说很短完成了一个总想着下一个在哪里。

 

记得第一参加马拉松接力赛的时候,很是激动,闹钟还没响,半夜就起来看了好几次时间。等到了比赛地点,又紧张地尿个不停。好不容易拿了块破奖牌也是如获至宝,上面啥也没有,连个年份都没有。后来才知道,我玩了六年的接力赛,原来奖牌都是一样的,估计十年前都做好了。但对于大多数华人来说,这毕竟还是属于自己的第一块奖牌。当年读书工作的时候,都没有这类体育运动。按照励志体育文学作品的前叙,都要把自己说成从小体弱多病,当然绝对是病态西施,身体弱跟美貌绝对是两回事,大学毕业后再没有跑过800米,谈恋爱除外。

 

我再一次站在起跑线上,看着周围的人群摩拳擦掌,写错了,这个马拉松应该是摩腿擦脚,可惜没有这个成语,反正就是腿脚不断地比划比划,算是热身吧。我再一次站在起跑线上,听着友人讨论理想情操,包括生理学运动学心理学,还包括地理学气候学人文学,最近看到跑友的赛记,开始一路晒恩爱的家庭婚姻学。我再一次站在起跑线上,看着周围各种艳丽的运动服,有标志来自不同国家的,有标志曾经辉煌历史的,有标志不同速度的,有标志衣服下看不见的故事的。

 

人来熙熙人去攘攘,我再一次站在起跑线上。Let’s go.

2018.11 越野

三十年前就读过卢梭的孤独者散步的遐思,扉页上就有一句名言:我每天走过山间的小路,总看到路边又长出一种全新的植物。那时候就知道他是个哲学家,大凡哲学家的作品跟神经病的作品也差不多,反正看不懂就对了。过后十几年再翻了一遍,才发现好像有些道理哦。最近又翻了一遍,好像越来越有道理了,因为我也越来越神经,越来越不正常了。居然好好的茶不喝,暴雪的游戏不打,去暴雪之后的荒野跑越野。人生不就是折腾嘛。

 

跑完了近十个马拉松,铁三假装也玩过了,前几天听了越野讲座,又因麦克船长的热情忽悠,终于来到了99台阶,传说中的越野根据地。我是第一次跑这个越野。以前走过几次徒步旅行,明明二十公里的山路,还要假装去走五六个小时,美其名曰贴近自然,就是觉得浪费时间。人就是这样的,城里人周末拼命往乡下跑,多伦多附近有个条1000公里的trail,大把人华人从头走到尾。每个周末有计划有组织的走,从零上三十度走到零下三十度。反过来乡下的总要看看城里的新东西,圣诞游行,万圣节,自豪周嘉年华等等。加拿大就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吃饱饭没事做,道德高尚点的就是去云游折腾自己,道德普通些的就是宅家烟茶酒饭电视剧,再往下的大麻枪战滚床单。

 

还没开始跑,问问同行的人,原来他们都是徒步越野的,几句寒暄之后,大都最后会说一句:路跑最无聊。感觉就是对我说的,因为我常晒跑马的奖牌,当然从来不晒成绩。照例集合拍照,一阵嘻嘻哈哈。该回家的就可以回家了。大凡集体活动前,拍照证明自己来过,再从同行那里盗几张图,朋友圈一发,完美的一天。终于出发了,果然越野大神九爷阿仁一马当先。九爷今年就完成了三四个100英里的比赛,阿仁今年完成了登顶了勃朗峰,还完成了TDS120公里的越野赛。再仔细一观察,原来大神是来遛狗的。

 

唉。人跟人是不能比的,各自玩的开心就好。一杯茶,有人用来解渴,有人用来品茗,有人用来把妹,有人用来风雅,老舍的茶馆看遍一个时代的百态,阿庆嫂的茶馆也是一代人的回忆。同样的山路,有人翻山越岭去上学,有人跋山涉水去经商,有人参禅悟道云雾山,孔夫子登泰山一览众山小,高行健在山里走了一圈写部灵山,卢梭在山路走了一圈,留下一部孤独者的经典。我也假装走一圈吧。

 

凭着好奇心,跟着大神们出发了,其实就是跟着大神去遛狗而已。到底是遛狗还是遛我,反正我也跟不上大神的速度,努力跟上狗的速度就好,人家有说有笑的前行,我是战战兢兢虚汗满头,又是冰又是雪,零下好几度的秋分瑟瑟。小时候也曾经翻山越岭去上学的,山路往往看看二里地,走走一饷午。想多了也没用,反正就趁人家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时候,我慢马加鞭颤颤巍巍的努力赶上。一个上坡接着一个下坡,一个下坡连着一个上坡。其实跑山路最大的乐趣就是爬坡,二十度的坡,四十度的坡,六十度的坡,这远比路跑的坡精彩得多:无限风光在险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路跑的爬坡结束还是平路,山地越野的爬坡之后,是什么呢?没有知识总有常识,没有常识多看看电视,youtube也可以,国家地理也很多介绍。

 

大神们溜达了一圈就走了,可惜没有合影,要不然也可以摆显一下。等我喘完气,又跟着安娜大姐开始了第二圈行程。安娜大姐尽管没有大神们那样令人炫耀的足迹经历,她也是个常年背包客,至少也去智利安第斯山脉徒步过七天,一千公里的trail也走了大半。幸亏步伐不快,终于让我有空看看周围的风景。99台阶风景具体如何,加拿大的风景一般至少分四个季节,有水的地方,还要分早中晚。即便是一颗枯树一片残叶,一花一世界,拈花一笑也能回味无穷。

 

通常跑马的人,三五年之后就无聊了,爱水的人左拐铁三,爱山的人右拐越野。路跑真的这么无聊吗?假如在同一个城市同一条跑道参加同一个赛事,跑上十年,你会有啥想法呢?等你七十岁的时候看这二十块同一赛事的奖牌又有啥感悟呢?假如你收集了一堆世界各国的不同赛事不同颜色的奖牌,回忆起曾经一起流泪流汗的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你又有啥随想呢?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当你端坐在书房里,看着远方,我也曾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浪击飞舟激流勇进,我也曾经在寂静沙滩边沐浴着海风拂拂轻车熟路,我也曾经披星戴月奔跑在谷底峰顶,我也曾经想起朝霞满天的山谷中跟奔腾不息的小溪一起欢歌笑语;除了记忆我什么也没拿走,除了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偷走,除了脚印我什么也没留下;我再一次转世,只是为了触摸我曾经留下的踪迹。

2018.10 芝加哥马拉松

马不停蹄地又搞完一个大满贯,过去十二个月,居然完成了三个,纽约柏林芝加哥,还有三个,东京考运气;伦敦考财力;波士顿考实力。还跳吗?给谁看?低调炫耀的资本也够了。

 

跑了四五年了,跑步就是一个坑,正如谁说的,世上本没有坑,跳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时尚。还有人说过,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记得刚开始跑步的时候,纯粹就是觉得阳光明媚,空气也不错,家门口有个硕大的操场,闲着去跑跑吧,心情好就跑二三十分钟,很有成就感。后来慢慢参加了一个五公里跑,大家赛前吃喝一顿,赛后吃喝一顿,都是大鱼大肉的,玩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心。

 

在比赛现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跑的走的,二百磅身材的,身残志坚的,既然人家能玩,我又啥不可以的呢?于是又跑了一个半马。顿时觉得人生很完美,至少也假装了一个马拉松,照片奖牌晒图,谁也不知道你到底跑了多少成绩多少距离啊,反正穿上运动装,男人都很帅,女人都很靓。坑就是这么挖的。

 

在后来跟一群人吃了顿早茶,餐桌都是大神,听他们人天花乱坠,大谈特谈进坑的好处,穿上一件带坑标志的衣服有多牛,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生不跑一次马拉松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于是就去完美一下人生吧。坑就是这么慢慢挖慢慢跳的。

 

于是有热心人告诉你,跑步要循序渐进,跑步要门科学,跑步是一种哲学,从生理解剖,到心率波动,从步频到配速,从体弱多病到传奇马神,自己挖坑还不够,还有发动大家一起来挖一起来跳,然后出门穿上同样的服装,显示自己是某个层次的人,戴上同一品牌的手表,显示自己是专业装饰而非时尚走秀,一开口就是515,500,430,感觉是拍卖师在报价。谈笑皆数据往来都论坑。

 

入坑越久就发现坑越复杂,原来坑也是一个连一个的,有浅入深,从好奇入门到大神传奇,从人生必须完成一次马拉松,到百日百马,原来马拉松也分三六九等,从六大满贯,到七大洲马拉松,只要你有钱有闲,这坑永远是填不满的,原来玩腻了,还可以左拐铁三,右拐越野。唉。就是一个坑。

 

那天无聊打游戏,发现马拉松跟打游戏也一样。马拉松就是一个大Boss,一共42195滴血,只要你慢慢打,总能够把它打死,无非是时间问题,昨天芝加哥马拉松,最后一个选手就打了八小时。打过游戏的人都知道,游戏开始就是打小妖长经验,捡装备,一路过关斩将,杀几个小Boss,练练技能,升级升技能升装备,脚上穿风火轮,大凡跑马的鞋没有二百块钱不要说是跑步的;装备里都有一个腰带是放各类血瓶,这跟能量胶也没啥区别;手上总要带二个增加攻击输出的戒子,就是佳敏手表吧,等这些都配备完成了,就去打大Boss。游戏还有不同的难度,简单,普通,炼狱,残酷I,II,一直到VI。等你玩腻了角色游戏,还可以完及时战略,还有现在流行的DatA类。马拉松进入了奥运会,竞技游戏也进入了亚运会。

 

同样都是坑,同样是竞技项目,一个叫玩物丧志,一个叫功成名就。就是一个坑。

2018.09 柏林马拉松

跑完了,照例涂鸦一篇。跑多了,人家也是礼节性的赞一下,我也周期性的巴布罗夫一下。看人家的赛记大都是如何BQ,如何PB,如何Sub3,如何风雨兼程,如何苦尽甘来,然后罗列一大堆数据。大凡人都需要炫耀,满足一下虚荣心。如何炫耀也是门学问,尤其是上了年纪,低调的炫耀才是首选。我就是一个跑步的混混。记得半年前一次赛后饭局上,人家问我跑的如何,我说很满意,每公里控制在六分钟。人家愤怒又不解的回答道:这也算是目标?我跑我自己的,跑了满意开心就好,你这么愤怒干嘛呢?跑步就是图个乐子嘛。

 

好吧,开始赛记。七点起床,吃了几片白面包,严肃出发。跑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吃早饭,因为本来不知道如何吃,这次偶遇了一个高手同住,至少还是学了点知识。风和日丽的一天,一进地铁都是跑马的人,跟这人流慢慢走,勃兰登堡。也不知道是指示牌不清晰,还是大家太着急,或许是公园,也许是传统,反正树林里小便的人大把,有男也有女的。到处都是排队等候移动厕所的,长的排了四五十米,短的也有十几米,其实真的到了等候的赛道也有厕所,根本就不需要排队。

 

影响最深的就是华人特别多,扯中文大旗的还不少,仔细看了看,原来是国内的跑马旅游团,据说这次有二千多人来自国内。想起展览会上看到的中国来的扫货选手,一手拿个了五六件同款的衣服,我也是醉了。记得二三年前,有份统计说中国籍完成大满贯的才三四十个,这次在展览会上有个名单已经上百了,感觉上千也就一二年之内的事。看了看国内大满贯组团的价格,估计十二三万就搞定这六个比赛了。这绝对是一种低调的高大上炫耀,这总比一顿饭四十万好一点吧。

 

一波一波的出发了,我也是跟了人流往前跑。毕竟是大满贯赛事,路边的观众总是很多,然而总是很严肃,比纽约的热情差很远,或许德国人比较严肃,比较高雅吧。说到高雅,整个赛道边上,至少有十个乐队在演奏各类曲子,反正我也听不懂。只是觉得前半程的乐队的节奏比较快,后面的慢慢变慢了。假如懂音乐的话,跑完42公里,也等于听了一场音乐会。

 

看别人的赛记总要说几公里处,多少配速,比计划快多少,心情多么爽快。再后来就是接近终点啦,看看手表的计时,看看路边的标识牌,鸡血沸腾,瞬间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实现啦。我真的没这种状况,我就是努力保持一公里六分钟,即便超时了,也有理由,比如上了厕所延误三十秒,进水站吃喝二十秒,或者是这段路有上坡可以慢十秒。赛后看了看记录,前面四十公里基本都在六分钟之内,不包括吃喝上厕所时间,就最后二公里有些慢,因为带的胶吃完了,没有能量如何跑的了。

 

跑步就是一个借口而已,走走看看。柏林感觉就是一个二战历史为主的城市,大量的景点都是关于二战的,无处不在的柏林墙。赛道也是在东西柏林间窜来窜去,宽广的马克思大道是东德留下来的,KaDeWe是西柏林的中心地带,这个教堂,那个街区,别人只是看这手表在跑,我也假装看手表,主要为了看距离,多少公里处有吃的,多少公里去有历史古迹,多少公里处有文化沉淀。跑纽约马拉松把六大区的人口分布体会了一下,参观了柏林也享受了一次东西方政治阵营的区别。柏林的建筑好像以七八层建筑为主,也不知道啥道理,外观都四四方方的,无论是三五年新建的还是四五十年的历史的。怪不得上海的同济要学德语,除去四四方方的建筑物,其他的大都有来头,谁谁设计的,有多少历史和沉淀,当然还有多少弹孔,我也看不懂,只是假装也来过了。柏林爱乐乐队我也假装去听了一个多小时,顺道还买个了德国口琴回来。在多伦多同样的口琴,德国的买100多,中国的买10块钱。口琴不就是用来吹的嘛?

 

还有点时间就说说我住的地方吧。无意之中就住在CheckPoint附近。原来也是一经典景点,天天来来回回也看了十几遍,终于也看懂了。那天就坐在街头喝咖啡,看着游客来去匆匆,还看见当地的学生来此接受教育。我想的是一个七十岁的本地老人看到这个建筑物有啥感想,从无到有,从禁止通行到来去自由,从眼中刺肉中钉到商机无限,再过五十年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的呢?历史总归是历史。

 

跑了一个高大上的马拉松,听了场高大上的音乐会,买个了高大上的纪念品。

2018.07 半铁

既然完赛了,就涂鸦一篇赛记,一方面回顾一下,另一方面将来无聊也可以笑笑,当年我有曾经玩过。赛前就想过标题:老骥伏枥,壮志凌云,滥竽充数,贵在坚持。想不到赛后还能加几句,榜上有名,开心就好。

第一次看到人家比赛铁人三项是2015年六月,那时刚完成首马,忽悠一群菜鸟去玩MEC的半马,高速上看见有人骑车在比赛,居然还有一个阿姨骑着买菜的自行车。有人说,那是湖滨的奥运三项比赛。转头回家把这个比赛查了个遍,主要是看最后几名的成绩。跟第一名较劲干嘛,不是神经嘛。转头2016,就一个人悄悄地完成了。说得好听点前四百名,实际就是倒数第十,一共才三百八十多人完成。玩过也就玩过了,奖牌拍照晒图点赞,满足虚荣心。挑战一下自己?个人觉得就是检验一下平时健身的效果而已。平时健身就是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然后就是全身均衡些,游骑跑很全面。

跑群里的大拿们都在玩半铁大铁,我也只是呵呵。大铁要玩十五六个小时,想干嘛?his story or history?半铁也要六七个小时,太阳当头跑半马?图啥?全马跑了五六个了,好像也没啥难度,波士顿也想过,差很远呢,最早也要八年之后,都玩完了你还干嘛?难道拿个板凳摇铃铛啊?总要为将来想想,读个硕士啊,学个乐器啊,玩的东西很多,排着队一个个来吧。总有人忽悠我,打铁吧,好玩啊。我看着书架上的奖牌,2014半马,2015全马,2016标铁,2017纽马,2018挂个啥呢?2019越野/上马,2020,七年之痒啦。好吧,省得他们烦我。三个单项游1900米,骑90公里,跑半马都没问题,连续的话,我也不知道。

由于早安排五月要跑马加回国,七月要比赛,看了看训练计划书,笨鸟先飞吧,年初的三个月,合计训练了一百个小时,游27骑37跑37。六月份有练了33个小时。估计够了,不被关门就好。这比赛很烦,每项都有及格分数线,一项不及格就算非法完赛。反正我的最高目标是合法完赛,最低目标是物理意义完赛。

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说好的是前一波出发啊,咋突然就变成我们最后一波的发令枪呢?唉。周围的人都晕的很。今年开水一共游过一次才30分钟。我就知道穿胶衣淹不死,二千米规定时间游得了,想太多就是烦恼。我就是蛙泳!最晕的是一下水还有一个蛙泳加仰泳的就在我旁边。蛙速跟我一样,但他偏偏要仰泳,结果总偏历泳道,被救生员纠正N次。其实他们自由泳根本没空欣赏美丽的湖景。游泳是享受美景,并作为风景的一部分。看看风景聊聊天,在水里只有蛙泳可以这样。

上岸一看全场倒数第四,时间63分钟,赚了7分钟。别人都关注目标,我是关注关门时间,或者说叫及格时间。另外三个应该已经DNF了,帽子颜色不同啊。上岸有人帮着脱衣服,躺下深呼一口气,天真蓝啊。

回到停车场,就剩下几辆车啦。总有人问我行不行啊?我就是来混奖牌的!我查了查,每个站都有关门时间,必须每小时22公里的速度。我的车就这个价,四个小时努力能骑完。一出发,好享受啊,前后五公里都没人的,出门三个坡,过来15就好了,指导书上这么写的。熬到23第一个站,又赚了。骑到45,化时155。赚了。回程。60处居然被大虫咬痛,这虫好厉害啊,膈着厚厚的臂套还能咬啊,一个分神立刻摔到,居然还还脱了链条,吓的我,膝盖出血已经是小事,前后无人啊,谁救我啊。用工具?居然手也可以搞定。大虫从右手咬到左手,停车拍死,第二次没摔倒。到67,问问了时间,11:45。法律规定12:05必须过这个点。赚了20分钟。大喜。过85,用355。还有15分钟到啦。到了87有个三叉口,到底是往前还是往右,唉,后面没人啊。右吧,晕死,长话短说,智商有问题,上千人比赛就我骑错了,迷途知返,浪费17分钟。赛后一查,呵呵。差71秒就非法完成啦。怪不得骑完车有个工作人员想跟我说啥。我回答他道:One more f**k. I can do!

终于熬到跑步啦,游泳没看到队友,骑车没看到队友,终于看到队友啦。其实人家都快完成了,我才刚刚开始,估计我形象很差,最感动的一句:加油,你可以的!其实我知道我可以。赛前四天我特地中午三十度高温下跑了一个10公里。酱油要打,准备也要充分。笨人自有笨人的办法。跑第二圈时,已经看不到一起来的跑友啦,空旷的马路上,烈日当空,假如拉个长镜头,二公里直线长的跑道就我一个人跑,咋没有摄影师啊。马路上开始有人滴我喇叭啦,一分钟能听到五六次,原来完赛回家的铁人们在忽悠我,我只能举起拳头,耶!耶!耶!

全场倒数第三个完成。后面二个都是物理意义上完成。我是最后一个法律意义上完成。完成最高目标,完成最低目标。上次奥铁倒数第十,这次半铁倒数第一。进步不少。人家总问我排名多少,第一名不容易,最后一名也不简单。历史上的状元有很多很多,你记得多少。名落孙山照样流传千古。

感谢好友任总的接送,感谢教主铁人夫妻的一路忽悠,感谢训练中各位的关照,感谢路边的铃铛,感谢各位跑友一路的鼓励。下一站,柏林!

2017.07 奥运三项

周六中午下班,直接去downtown领比赛的号码,夏日炎炎,一要熟悉道路,二要知道路上化多少时间,比赛七点开始,四五点就要起来啦。毕竟是个高大上的比赛,也可能我去的太晚了,现场没有多少人,领号码,听讲解注意事项,看看有没有买便宜货。左右手臂写上号码,小腿上写上年龄。看了看名单,华人的姓都很少,在我周围就一个姓赵的,连一个姓张的都没有。

本来计划四点起床,既然领个号码407,那就四点零七分起来吧。四点四十五分出门。想起某人说过的,你知道多伦多早上四点半的风景吗?难得的空旷,马路上最多的是出租车,沿着birchmount一路南下,每个大路口都有出租车的影子。按计划六点钟抵达赛地,居然还有人打出租车来比赛的。唉,抢钱时代,停车费都花了25块钱啊,二天一共花了40大洋。周六领号码,周日比赛。

找到每个人的停自行车的地点,看看周围的人都轻车熟路的开始摊开了,胶衣头盔跑鞋衣服等等,我就是一个包,分三层,一层游泳一层自行车一层跑步,居然包要上缴,好吧,好坏还有件防寒的衣服,铺在地上吧。

一紧张胶衣穿反了,脱了再穿。时间到了大家都往湖边走,照例国歌。精英下水了,我也没看到。按照年龄分组下水的,50后是最后一波。前一波下水后,通知我们可以下水预热一下水温,应该是预寒一下。看着别人扑通扑通的都下水了,我知道我也必须下,也必须扑通的下。平时下水我从来就是慢慢的下,无论在公开水域还是游泳池,至少30秒钟,一是怕二是冷。好吧。下定决心,下水,抬头看看,我已经是最后一个下水的啦。看前面一波在二百米开外,居然也有一个蛙泳的,在大部队的最后,大概我也是这样吧。反正游泳就是往前游,谁也不看后面,管他。一声哨响,出发。我也知道是垫底的。上网查了过去几年的成绩,1500米用时40分钟以上的都是垫底的。据说游泳会出现挤压事件,我就慢慢出发吧。湖水温度才17-18度啊,这跟以前夏天玩水完全不同。才出发200米,居然发现有个老头在我旁边自由泳,居然速度跟我一样,他还时不时游偏。他游游停停,也不知道他咋游,至少我还有一个伴。戴着游泳眼镜也没用,视野总是模糊的,好在不断的有美女超我,男子组先出发,女子组在后面,超我的都是女的。理论上我就看着美女的屁股往前游,其实啥也看不到。看着浮标,看着前面的水花,大概方向就是如此吧。半程完了,回程是面对太阳的,都是阳光下的湖水多么美丽啊,在水里啥也看不到,顶着太阳游就是了,练气功的说要迎着太阳呼吸,大概就是如此吧。反正每几分钟就有一大批美女从我身边游过去,一不留神膜了好几个。一抬头看见天桥了,擦亮眼镜找到上岸的地方。看了看时间才42分钟。赚了三分钟。比我泳池的成绩还要好。一上岸,连续三个踉跄。期待美女帮我脱衣服,啥也没有,唉。

跑进转换地,已经没有多少自行车啦。咦,那一起垫底的老头还在我旁边。相视一笑,等我换完衣服,老头已经没影啦。推车上路,前后一公里就我一个人,感觉是包场的样子,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就我一个人,好爽。骑出去五公里才发现前面有个目标,其实我也不着急,反正就是完赛就好。有个目标就有奔头,居然还超了他,人家居然玩的是普通的菜车,居然也在高速上。人家也是玩啊。路边看到一辆价值上万的自行车抛在那里,爆胎啦,等救援。又一辆爆胎了,居然自己在修。出发前我反复检查了压力,100就够啦,宁可慢不要暴,骑完就好。人家的车都是五千上万的,我的车才千把。那个上万的车后来还是很轻松的超了我,踏频比我慢,速度比我快,一分钱一分货。91分钟完成。居然能骑到26公里的速度啊。完成就好。

回到转换地,又是大把自行车,反正我超了五六个人啦,已经赚了。说实话,温度已经上来了,估计有27-28度。折腾了二个半小时啦,还有一个小时哦。带着盐丸能量胶出发,一上路,就看见回程的人大把,终于看见比赛的人群啦,都是咬牙切齿的在跑步,他们都是2小时20到40分钟的选手吧。每次路过水站都有人热情的递上水,我也很殷勤的慢慢喝上二杯,然后再放到垃圾桶里,看得义工都笑啦。其实我就想多走几步而已,我知道能跑到终点站,就是慢点而已。终于开始超人了,一个一个又一个,因为每个选手的脚上都有年龄,这时候超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鼓励自己,鼓励别人,每超一个人我都要鼓励别人一下,坚持完成就好。居然还超过一个40岁的男人,我也真不容易啊。

回首看看六月的训练战绩:游泳455分钟,骑车690分钟,跑步560分钟。最后奥铁的成绩196分钟。差不过就是十比一的比例吧。终于终于完赛了。看看今年的收获,三月一个半马,四月一个三十,五月一个半马一个十公里,七月一个奥铁,还剩一个十月的。继续出发。

2017.11 纽约马拉松

又跑了一个马拉松,据说是马拉松大满贯赛事。跑了四年了,已经对全马兴趣有限了,只是拍照晒图点赞混吃喝,既然中签了,无论如何也要去假装一次。

第三次到纽约。前二次一次是旅游一次是友人带路,毕竟第一次一个人实地考察,做足了调查工作,路线设定交通行走参观要点。下飞机坐地铁,一上街感觉恍惚,咋像上海的感觉呢?马路上的红绿灯空气中的潮湿狭窄的马路,同行的上海友人也是如此的感受。入住旅店后,毕业三十年后又重逢的大学同学已经在大堂门口了。边聊边吃喝,上海某化学系毕业的同学已经在美国当医生了,还在曼哈顿开了二个诊所,人生如梦啊,也没啥好羡慕的,人家毕竟在美国读了十多年的高等教育课程。

饭饱酒足,已经十点,出发时代广场。既然是来纽约跳广场舞,总要熟悉一下环境吧。毕竟是世界第一大都市。前二次都是大白天来参观的,这次是半夜,想不到人比大白天还要多啊,游客小贩警察马匹一应俱全。个人感受最深的就是电子广告牌,这也只有在晚上才能显示出来,一个个比篮球场还大的忽闪忽闪的广告牌,整条街都是。同学告诉我纽约的地铁是二十四小时的,世界唯一一家二十四小时服务的苹果专卖店就在第五大道上。还说几年前地铁停电,结果半个曼哈顿的店都停了。后来回到我住宿的地方,门口的面包店居然也是二十四小时开的。一起共进晚餐的意大利餐馆居然早上三点才关门。看着这破旧的地铁,同学告诉我,这东西已经运行了上百年啦,咋能跟上海比呢?后来坐了几天地铁,还真是方便。二十四小时连轴运作的地铁还能轮番检修,真也佩服当年的地铁设计者。

转头来到展会,真的壮观,三天里要迎接十多万人次啊。到展会就是一个字:买买买。一件普通的夹克衫标价130美金,几乎每人一件。要不是衣服上有logo,30美金也未必有人买。何况加拿大人,穿夹克衫一年不超过二周,也不知道啥时候能穿出去摆显。展会中唯一穿的多的衣服就是波马夹克衫,各个年份的都有。懂得人一看就知道那人跑的很快哦,不懂的人以为是波士顿的旅游纪念衫,穿了这么多年还舍不得扔。美国东西就是贵啊,一件夹克都要穿好几年,这么冷的天还是一件又旧又薄的夹克。

穿过中央公园,假装熏陶一下艺术细胞,看看大都会。我也看不懂多少。看了看简介,人家一百多年前就有了啊。当年的欧洲移民就自己的文化传承通过博物馆的形式流传给后人了,慢慢地把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都收集起来了。这寸土寸金的中央公园为啥一百多年来不被开发商搞几个摩天大楼呢?凭空安置在曼哈顿岛的中央,多阻碍交通,严重影响商业开发啊。

演出开始了。问了问周围的跑友,很多人都是三四点就起床了,坐轮渡的赶地铁的挤公交的,凌晨四点的纽约一样车水马龙,警察义工坦克后备役,要不是假装跑步,子曰君子不入险地。毕竟是五万多人参加的比赛,这组织也是很费周折,五百多美金的报名费,估计一大半用于后勤和安全保障。

刚才看了别人的赛记,都是大量跑步的数据。我就是去混奖牌混照片然后等大家点赞满足自己虚荣心的那种人。当然一路上也不断的跟路边的观众一起娱乐。比赛一下桥,就是进入墨西哥人的住宅区,看着穿墨西哥民族运动衫的人一边跑一边吆喝,我也考虑下次换件衣服。转眼进入意大利后裔的居住区,叽叽哇哇的提阿莫密阿莫,像假装也假装不了,皮肤颜色不对。到了布鲁克林,热情的居民载歌载舞强烈的节奏感觉跑步也轻松很多。一路上看到五次日本旗,假冒,成功三次,失败二次。看到三次韩国旗,假冒,过关。一次台湾旗,互动。身穿加拿大国旗服,三个跑友上来互动。全程没看到天朝的国旗,没机会假冒。全程42公里,除了俩座桥没人忽悠,想偷个懒都难啊。第二座桥真的很长啊,将近1英里的上坡啊。

纽约不错。套用纽约人的话:我们这是纽约约约约约约。